作者:诚顺和中医馆 时间:2022-09-13 阅读: 次
黄连、黄芩均为苦寒燥湿的代表药物,皆可清热泻火解毒,前者善清中焦湿热,后者长于清中上二焦湿热。二药常相须为用,为临床常用药对。在《伤寒杂病论》中,含有黄连黄芩药对的方剂共有9首,涉及条文12条。其中对于心下痞的论述如《伤寒论》第149条:“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明医指掌》云:“痞者,否也,不通之意。”各种有形或无形之邪阻滞气机,导致气结不通、胃脘满闷不舒谓之痞。治痞之代表方剂当属《伤寒论》中的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合称“五泻心汤”。五泻心汤中均有黄连、黄芩,可知两者为泻心消痞治疗痞证之主药,盖取其善泻胃肠热故也。
《温病条辨》以半夏泻心汤治疗“阳明暑温,脉滑数,不食不饥不便,浊痰凝聚,心下痞者”,去干姜、人参、甘草、大枣,却始终保留半夏、黄连、黄芩,足可见黄连、黄芩消痞之重要性。
张仲景五泻心汤中对“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的热气痞的治疗,因其病机属胃热气滞,故联合大黄用麻沸汤浸渍以取气弃味,从而泻无形之邪热。若热痞兼阳虚不固,在心下痞的基础上复见“恶寒汗出”,则加附子温阳固表,补泻兼施。对误下之后脾胃不和、湿热中阻之寒热错杂痞证,则在黄芩、黄连泻胃热的基础上,加干姜、半夏以辛散其结,合人参、甘草、大枣以补其虚。其中呕吐明显者,重用半夏化湿止呕,为半夏泻心汤。水气较重,伴干噫食臭、肠鸣可者,加生姜四两以散水气,为生姜泻心汤。脾虚较重,下利可、完谷不化者,重用甘草益气和中,为甘草泻心汤。
需要指出的是,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证中多可见呕吐、下利、肠鸣、干噫食臭,此属痞证之并发症,治痞则吐、利、肠鸣等皆可消除,与葛根芩连汤证及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纯以吐、利为主的病证不同。
黄连黄芩药对为泻心消痞的常用组合,是诸泻心汤的基石。以治疗心下痞见长的大黄黄连泻心汤中若没有黄芩,则泻心之力恐有不逮。现代研究亦证实大黄、黄连、黄芩组成的方剂要比大黄、黄连组成的方剂在抑菌方面更有优势。
提示:咨询预约挂号,请点击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027-87878466 或点击拨打医助手机(微信同号):15607131150
请添加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微信公众号的微信号:chengshunhezhongyi ,或用微信扫描上面的公众号二维码、小程序码。
1、关注公众号后,点击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的:在线挂号,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2、扫描小程序码打开微信小程序后在首页的预约挂号版块或点击预约挂号、挂号的按钮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地址:武昌区中南路街道武珞路442号中南国际城AB座2层6号房、3层1号房-1
咨询热线:027-87878466、15607131150
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鄂ICP备2024048673号-1
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