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诚顺和中医馆 时间:2022-12-31 阅读: 次
中医“系统辨证脉学”概述及其脉象要素五维辨证纲领的来源。为了能够达到辨识脉象的精准化,“系统辨证脉学”将传统脉象中的复合脉象降解成为具有特定生理病理意义的单因素脉象要素,提出脉象要素是表达脉象信息的独立单位,具有不可再分性,也不可叠加。“系统辨证脉学”补充了12种蕴含于脉象中新发现的特征,如“怠-驶”、“进-退”、“动-静”、“稀-稠”和“厚-薄”等,且融入了现代物理学、血液流变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知识,形成了以现代科学的语言阐释脉诊机制的新脉学体系。
“位、数、形、质、动”是根据脉象要素蕴含多维信息的各种物理特性,结合血液、血管、压力、温度、速度、波长、波幅、张压等生理学和物理学参数,从脉象辨证的常变观、整体观、恒动观上提出具有辨证特性的纲领,它既反映出脉象要素的本质、属性、甄别和分类,又通过“位、数、形、质、动”之间的组合对脉象辨证的过程进行定量、定性、定位等准确定标,从而将抽象的脉象辨证过程具体化、规范化,因而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内涵。
脉象要素五维辨证纲领的提出晋·葛洪《抱朴子·君道》:“操纲领以整毛目,握道数以御众才。”纲领是具有指导作用的总纲、要领。
中医传统脉诊纲领不一。《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最先提出了“缓急大小滑涩”的纲领,其后《难经》《伤寒论》《濒湖脉学》等诸多名医论著皆提出了不同的脉诊纲领,如滑伯仁曰:“提纲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之六脉”。
《脉诀汇辨》专设《提纲论》一卷,强调了脉诊纲领的重要性,“乃知诊法于纲领之中,而复有大纲领者存焉。”脉诊纲领尤以周学海提出的“位、数、形、势”为后世众多医家所认可,“盖求明脉理者,须将位、数、形、势四字讲得真切,便于百脉无所不赅,不必立二十八脉名可也。”周学海提出的“位、数、形、势”脉诊纲领对脉象的特征及属性进行了归类描述,其概括性和总结性对临床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中医脉象是多重信息交汇形成的复杂的多维综合体,其脉象多数为复合脉象,周学海的“位、数、形、势”脉诊纲领只是对脉象属性分类的概述,并未对复合脉象及其关系进行深入的剖析和阐述,也未涉及到其在辨证中的具体应用。
传统28脉象多数是复合脉,周氏在传统脉象的基础上补充了新的脉象特征如厚薄、宽窄、高深及脉有内曲外曲、脉有无数细丝等特殊现象,但还有诸多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脉象信息未明确表达和被发现。由此可见,基于传统脉诊基础上提出的“位、数、形、势”脉诊纲领仍不完备,许多脉象中的特定信息未被纳入。
提示:咨询预约挂号,请点击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027-87878466 或点击拨打医助手机(微信同号):18627730962
请添加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微信公众号的微信号:chengshunhezhongyi ,或用微信扫描上面的公众号二维码、小程序码。
1、关注公众号后,点击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的:在线挂号,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2、扫描小程序码打开微信小程序后在首页的预约挂号版块或点击预约挂号、挂号的按钮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街道口馆地址:洪山区珞瑜路39号武汉大学科技孵化器大楼裙楼2楼2F02号
中南路馆地址:武昌区中南路街道武珞路442号中南国际城AB座2层6号房、3层1号房-1
咨询热线:027-87878466、18627730962
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 版权所有鄂ICP备16001066号-1
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