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诚顺和中医馆 时间:2022-07-25 阅读: 次
中医古代文献典籍对内伤发热的病证名称的来源定义的认识。内伤发热是以内伤为病因,由气血阴阳亏虚及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发热。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一般以低热多见,但有时亦可为高热,也有患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不升高。近年来内伤发热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对其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下面对内伤发热的病名来源及定义进行探讨:
1、《内经》即有较多记载,其中对“阴虚则内热”论述较详,此“阴虚则内热”是指劳倦过度可耗伤气阴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内热”发生,说明劳倦过度可引起阴阳失调而发热,属“内伤发热”之范畴。
2、《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腹满瘀血病脉证治》中云:“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其所论已涉及瘀血引起低热之病证。
3、《中藏经·寒执论第七》中有“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皮热而燥者阴不足"之载2)描述了阳虚,阴虚引起发热的不同特点。
4、《诸病源候论·虎劳客热候》中曰:“虚劳之人血气微弱,阴阳俱虚,小劳则生热,热因劳而生。”指出了此热系内伤所致,热因劳而生的特点。
5、《备急千金要方·痼冷积热》中有五心热胸中热的记载,脏腑虚劳脉证”中亦有“肝虚……身热恶寒,四肢不举”“心伤,其人劳倦……自烦发热”等脏腑虚损发热的论述。《外台秘要》有“肝劳虚热”、“肝劳实热”“胆腑实热”“心劳热”“心实热”“脾劳热”“脾实热”“肾劳热”等病症名称!并列有论治之方。
6、《明医杂著·医论》中云:“内伤发热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热,乃阳虚也,故其脉大而无力,属肺脾。阴虚发热,是阴血自伤,不能制火,阳气升腾而为内热,乃阳旺也,故其脉数而无力,属心肾。"此乃“内伤发热”这一病证名称被首次明确提出
7、《明医指掌·发热证五》将内伤发热分为“内伤饮食发热”“劳倦内伤发热”“房劳内伤发热”、“饮酒内伤发热”等几个方面。
8、《症因脉治·内伤发热》中将内伤发热分为气分发热与血分发热两大类。
提示:咨询预约挂号,请点击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027-87878466 或点击拨打医助手机(微信同号):15607131150
请添加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微信公众号的微信号:chengshunhezhongyi ,或用微信扫描上面的公众号二维码、小程序码。
1、关注公众号后,点击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的:在线挂号,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2、扫描小程序码打开微信小程序后在首页的预约挂号版块或点击预约挂号、挂号的按钮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地址:武昌区中南路街道武珞路442号中南国际城AB座2层6号房、3层1号房-1
咨询热线:027-87878466、15607131150
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鄂ICP备2024048673号-1
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