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诚顺和中医馆 时间:2022-12-28 阅读: 次
老年尿路感染属于中医学的什么范畴及各种证型的辨证论治方法。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均可引起感染,是所有微生物感染中常见的类型之一。根据流行病学显示,尿路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是位居第二位的医院感染类型,该病的发病率占我国人口的0.91%,女性人群的发病率约为2.05%。随着年龄的增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女性高于男性。老年尿路感染一般远期疗效差,发病率高,耐药率高,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存质量。西医以抗生素抗感染为主要治疗手段,不良反应大。中医药治疗老年尿路感染具有优势,能有效地改善抗生素治疗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可。
尿路感染属于中医学淋证范畴,淋之名称,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为“淋閟”,并有“甚则淋”“其病淋”等记载。老年尿路感染因其有反复发作,遇劳即发的特点,故属于“淋证—劳淋”范畴。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中云:“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劳淋者,谓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也。”《证治要诀》云:“劳淋,病在多色,下元虚惫,清浊不分,肾气不行,郁结而为淋。”认为老年人处于“天癸竭,地道不通”“精少,肾脏衰”的生理阶段,脾肾阳虚,易感外邪,感邪后不易驱邪外出,导致老年尿路感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同时老年尿路感染往往易感因素很多,如基础病多,常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前列腺增生、妇科炎症等,加之病程中反复应用抗生素,抗菌药物为苦寒之品,久用更易伤人体阳气,阳虚则气化无力,湿热之邪留恋机体。“湿胜则阳微”,脾为湿困,脾肾阳虚,湿热与阳虚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本病尤其以老年女性发生率较高,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肝为乙木,肾为癸水,肝肾同源,二者中任何一方不足,都会导致另一方的亏虚,常易致气血耗伤,肝、脾、肾功能失调,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或气郁化火,或气火郁于下焦,导致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罹患本病。
淋证日久不愈,正气进一步耗伤,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阴虚则血液黏滞,二者共同作用而成瘀血。《临证指南医案》云:“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丹溪心法》云:“血受湿热,久必凝滞。”瘀血作为新的致病因素,又可阻滞气机,使病情更趋复杂,而迁延不愈。因此脾肾阳虚兼湿热下注是老年尿路感染的基本病机,而瘀血贯穿在这一基本病机之中。
老年人大多身体虚弱,免疫功能低下,正不胜邪,肾脏及整个尿道发生退行性变,尿路黏膜防御机制减退,加之如无力性膀胱,排尿反射障碍,残余尿量增多,致使膀胱内压增加,黏膜毛细血管血流减少,局部抗菌力减弱,易招致感染,而扶助正气正是中医治疗老年尿路感染的优势所在。
劳淋以肾虚为本,扶正投以温补之法,常用制附子、干姜、肉桂、淫羊藿、覆盆子、益智仁等。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兼阴虚者加二至丸、麦冬、太子参、枸杞子等。
湿热下注是淋证的病理因素,少阳枢机不利可以诱发淋证。“久病多瘀”,瘀血又是造成淋证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故祛邪以清利湿热为主,佐以和解少阳,活血化瘀,调整膀胱气化功能。清利湿热常用知母、黄柏、虎杖、车前子、白花蛇舌草、白茅根、瞿麦、萹蓄等。和解少阳常用柴苓汤加减,常用药如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白术、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等。兼气郁化火者加牡丹皮、栀子。活血化瘀常用穿山甲、土鳖虫、红花、桃仁、赤芍、丹参、当归、川芎等,另可加入佛手、郁金、香附、延胡索、枳壳、王不留行等疏肝理气之品以调畅气机,正如《临证要诀·小便血》云:“若用药不效,便宜施以调气之剂,盖津道之遂顺,皆一气之通塞”,益气以助血行,乃获佳效。
提示:咨询预约挂号,请点击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027-87878466 或点击拨打医助手机(微信同号):15607131150
请添加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微信公众号的微信号:chengshunhezhongyi ,或用微信扫描上面的公众号二维码、小程序码。
1、关注公众号后,点击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的:在线挂号,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2、扫描小程序码打开微信小程序后在首页的预约挂号版块或点击预约挂号、挂号的按钮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地址:武昌区中南路街道武珞路442号中南国际城AB座2层6号房、3层1号房-1
咨询热线:027-87878466、15607131150
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鄂ICP备2024048673号-1
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