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诚顺和中医馆 时间:2022-11-17 阅读: 次
中医学的温病治法治疗风邪引起的慢性咳嗽中药应用方法。慢性咳嗽归属中医学久咳、久嗽范畴,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具有疗效可靠、痊愈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等特点。温病理论与方法长期以来有效指导中医防治多种急性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这些理论和方法蕴含了前人防治外感病的宝贵经验,对于中医辨治慢性咳嗽具有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
五脏之中,肺位最高,肺为娇脏而不耐寒热。风为阳邪,善行主动,易袭阳位,为百病之长,常兼热、湿、燥、寒等其他邪气,或与油烟、雾霾、污染空气等毒邪相合,经由口鼻侵犯肺脏,而导致肺气不利,上逆作咳。故风邪为主导致的急慢性咳嗽临床尤为多见,慢性咳嗽虽然病程相对较长,但其咳嗽仍然具有风邪致病的特点。
如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常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咳嗽频剧。鼻后滴流综合征则以咽痒、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为主要特征,或咳嗽伴鼻痒、打喷嚏、流水样涕。变应性咳嗽为刺激性干咳,多为阵发性,也常伴有咽喉发痒。因此,上述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咳嗽表现中,干咳、咽痒、鼻痒、喷嚏等符合风盛则痒致病特点。阵发性干咳,则符合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刺激性咳嗽,中医则多认为由外感风邪所致气道挛急。
因此,从风邪辨治本病是治疗多种病因导致慢性咳嗽的重要思路之一。温病学派遵《黄帝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之旨,临床重视应用辛凉微苦之品,以祛风邪,止痉挛,达宣肺止咳之效。
其中,辛凉非指纯用辛凉疏散之品,多采用辛凉辅辛温之法,即以辛凉为主,辅以一定辛温发散之品,以增强其方祛风之力,与吴鞠通所说“辛凉平剂”之旨相同。如桑叶、淡豆豉、菊花、牛蒡子等辛凉疏风药,可配以防风、紫苏叶、白芷等辛温疏散之品,使肺气“微辛则平”。
若患者咳嗽频剧,反复难愈,则可应用祛风止痉之力较强的蝉蜕、僵蚕、钩藤、地龙等,辅以炙麻黄、藁本、辛夷等辛温药物。临证应用此类麻黄等“大辛”之品,有耗散肺气伤阴之虞,叶天士有“过辛泄肺,肺气散,斯咳不已”的告诫。故又须配以味酸收敛肺气之品如五味子、诃子、芍药等。此法用药中“微苦”系指除上述祛风止痉之品外,必伍以降气止咳之品,即吴鞠通所说“微苦则降”。大苦则过于降泄,不但药过病所还易损伤胃气,即叶天士所说“苦味沉降,胃口戕而肾关伤”。
所以,临床多以苦杏仁、枇杷叶、前胡、百部、紫菀等微苦之品降气止咳。“辛凉微苦,祛风止痉”治法符合温病上焦肺病“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疗大法,临床应用于上述病因导致的慢性咳嗽效果尤佳。
提示:咨询预约挂号,请点击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027-87878466 或点击拨打医助手机(微信同号):18627730962
请添加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微信公众号的微信号:chengshunhezhongyi ,或用微信扫描上面的公众号二维码、小程序码。
1、关注公众号后,点击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的:在线挂号,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2、扫描小程序码打开微信小程序后在首页的预约挂号版块或点击预约挂号、挂号的按钮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街道口馆地址:洪山区珞瑜路39号武汉大学科技孵化器大楼裙楼2楼2F02号
中南路馆地址:武昌区中南路街道武珞路442号中南国际城AB座2层6号房、3层1号房-1
咨询热线:027-87878466、18627730962
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 版权所有鄂ICP备16001066号-1
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