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顺和开通名老中医网上预约挂号平台

主页 > 疑难杂症 > 其他杂症 >

中医典籍对舌诊生理基础的论述及后世医家建立舌诊诊断体系的理论溯源

作者:诚顺和中医馆 时间:2022-08-04 阅读:

  中医典籍对舌诊生理基础的论述及后世医家建立舌诊诊断体系的理论溯源。人体是一个整体,舌与脏腑借助经脉相通,舌象形成不离五脏,察局部舌象可反映整体脏腑生理病理状态。通过整体观可析舌之小象以明整体之大象。《黄帝内经》虽未明言察舌诊病,但其对舌与脏腑关系的描述奠定了舌诊的生理基础:

中医典籍对舌诊生理基础的论述及后世医家建立舌诊诊断体系的理论溯源

  1、《灵枢·经脉》从经脉循行角度将心、肝、脾、肾等脏与舌本联系起来。

  2、《灵枢·经筋》从经筋角度,提示膀胱、三焦与舌相通。

  3、《灵枢·营卫生会》曰:“上焦出于胃上口……上至舌,下足阳明”,基于卫气循行,将胃与舌相系。

  4、另外肺、大肠、小肠、胆等脏腑可通过经脉络属关系与舌相连。因此,五脏六腑皆通过经络系统与舌相系,故诊舌可查五脏六腑之疾患。

  后世医家在脏腑经脉整体观的指导下,逐渐建立并丰富了舌诊诊断体系:

  1、《诸病源候论·噤黄候》指出:“心主于舌,脾之络脉出于舌下。若身面发黄,舌之大脉起青黑色,舌噤强不能语,名日噤黄也。”启示可通过舌络辨病。

  2、《伤寒明理论·舌上苔》为最早的论舌苔专篇,言:“伤寒三四日已后,舌上有膜,白滑如苔,甚者或燥或涩,或黄或黑,是数者,热气浅深之谓也。邪气在表者,舌上即无苔。及邪气传里,津液结搏,则舌上生苔也。寒邪初传,未全成热,或在半表,或在半里,或邪气客于胸中者,皆舌上苔白而滑也。”主张从苔质、苔色辨热之深浅,并以苔之有无辨邪之表里。

  3、《望诊遵经·诊舌气色条目》主张以舌质之色辨脏腑寒热,以色之明暗定虚实,指出:“夫舌者心之官……色赤而主舌。是赤者,舌之正色也……舌有赤白青黑之色,可分脏腑寒热。色有浅深明暗之辨,可判虚实死生。”

  4、《形色外诊简摩·舌质舌苔辨》阐述舌质、舌苔成因,指出:“夫舌为心窍,其伸缩展转,则筋之所为,肝之用也。其尖上红粒,细于粟者,心气挟命门真火而鼓起者也。其正面白色软刺如毫毛者,肺气挟命门真火而生出者也。至于苔,乃胃气之所熏蒸,五脏皆禀气于胃,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从脏腑气化角度进一步强化了舌象与五脏的联系。

  5、《舌鉴辨正》中阐述全舌分经图,言:“舌根主肾命大肠应小肠膀胱,舌中左主胃右主脾,舌前面中闲属肺,舌尖主心心包络小肠膀胱应大肠命,舌边左主肝右主胆,舌尖统应上焦,舌中应中焦,舌根应下焦”。基于全息思想将舌与脏腑一一对应,为辨舌明脏腑病位提供指导。

  6、《辨舌指南·辨舌明体质秉赋之鉴别》主张:“强壮体,平时舌质阔厚而坦。薄弱体,舌质尖薄。中等体,舌质狭长不厚。肺疥质,舌质坦薄。”为辨舌形诊病提供思路。

  综上可知,舌诊的生理基础是脏腑经脉官窍的整体联系,舌与五脏六腑相通,舌质、舌苔的形成与五脏气化相关,视舌色、舌苔、舌部、舌形、舌脉之变可诊脏腑寒热虚实,判断疾病病机。

  提示:咨询预约挂号,请点击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027-87878466 或点击拨打医助手机(微信同号):15607131150

微信公众号及微信小程序预约挂号平台

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微信公众号及微信小程序预约挂号平台

请添加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微信公众号的微信号:chengshunhezhongyi ,或用微信扫描上面的公众号二维码、小程序码。

1、关注公众号后,点击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的:在线挂号,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2、扫描小程序码打开微信小程序后在首页的预约挂号版块或点击预约挂号、挂号的按钮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诚信为本|顺时养生|和谐健康

地址:武昌区中南路街道武珞路442号中南国际城AB座2层6号房、3层1号房-1
咨询热线:027-8787846615607131150

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鄂ICP备2024048673号-1

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