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诚顺和中医馆 时间:2022-12-30 阅读: 次
中医学理论对病毒性疾病认识的内涵及中医药整体观念辨病施治的分析。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靠寄生生活的介于生命体及非生命体之间的有机物种,是由保护性外壳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体。研究病毒的学科称为病毒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病毒”这一具体概念虽然出现较晚,但人类对病毒性疾病的认识已有悠久的历史,如天花(smallpox)这一疾病很早就被人类认知。中医药典籍中虽然没有“病毒”这一概念,但中医药与病毒性疾病防治相关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如《伤寒论·序》中所载:“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从其广泛的流行性和很高的致死率来分析,属病毒性疾病居多。中医学的“伤寒”“温病”“疫疠”等古病名中,均包涵病毒性疾病。当代,将病毒性疾病更多的归类于中医学温病范畴,是基于病毒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温病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可以肯定地说,中医学的温病归类中包涵了大量的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绝大多数可归属于中医学“瘟病”的范畴。
从中医学的发展历史上来考察,在与“温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治疗温病的较为系统的理法方药,彰显着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复方配伍等思想的光辉,是中医药治疗温病理论的科学内核,这是我们必须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基本要素,也是我们在中医药抗病毒领域进行创新与突破的理论基础。
中医药最可的特色是“整体观念”,对于外邪所致疾病的发生,认为是外邪与正气相争的结果,并有“邪气所凑,其气必虚”之说。在治疗上,强调祛邪的同时要扶正,以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医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诸多经典名方,如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等,无不体现了扶正祛邪的思想。以扶正祛邪立意的中药复方的抗病毒作用,具有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综合分析中医药抗病毒研究文献,结合对中医药抗病毒研究的成果,认为具有扶正祛邪作用的中药抗病毒复方,在直接杀灭或抑制病毒、通过免疫调节间接杀灭或抑制病毒、控制病毒感染引发的炎性反应三个方面(途径或称通路)具有更好的协同综合作用。这是强调辨证施治的主要依据。由于不同的中药对抗病毒的类型不同,作用通路不同,对抗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病理过程的作用机制不同,这就为选药组方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指导。这是同时强调“辨病施治”的主要依据。
提示:咨询预约挂号,请点击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027-87878466 或点击拨打医助手机(微信同号):15607131150
请添加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微信公众号的微信号:chengshunhezhongyi ,或用微信扫描上面的公众号二维码、小程序码。
1、关注公众号后,点击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的:在线挂号,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2、扫描小程序码打开微信小程序后在首页的预约挂号版块或点击预约挂号、挂号的按钮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地址:武昌区中南路街道武珞路442号中南国际城AB座2层6号房、3层1号房-1
咨询热线:027-87878466、15607131150
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鄂ICP备2024048673号-1
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