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诚顺和中医馆 时间:2022-11-12 阅读: 次
慢性咽炎咽中有异物梗阻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胸闷气短用什么中药方治疗好?慢性咽炎属于中医的梅核气的范畴,梅核气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痰凝气滞为病之标,脾虚肝郁为病之本。发病部位虽在咽喉,但发病机理与肝、脾、胃密切相关,常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湿阻滞,土壅木郁,肝气上逆,痰气交阻,结于咽喉而发病。或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气机郁结,木郁乘土,运化失职,升降失常,痰湿内生,痰与气相互搏结,聚于咽喉而发病。二者虽病因不同,其结果均可导致肝脾失调,痰气搏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而发为梅核气。临床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证型可予以肝脾失调,胃失和降,痰凝气滞辨治。
慢性咽炎医案一则:
患者女,41岁,初诊诉:慢性咽炎半年余。病史:患者在半年前出现咽中似有异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在当地医院喉镜检查提示:“慢性咽炎”,给予西药等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半年间反复发作,不堪其扰,遂慕名来门诊求治。诊见:咽中有异物梗阻感,口干不欲饮,胸闷气短,腹胀纳差,身倦乏力。望之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每因情志不遂或饮食不当而加重。舌质淡红,体胖大,边见齿痕,苔白稍腻。诊脉弦细。
辨证分析:患者素体脾胃虚弱,复因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气机郁结,木郁乘土,运化失职,升降失常,痰湿内生,痰与气相互搏结,聚于咽喉而发为梅核气。
中医诊断:属脾虚肝郁,痰凝气滞所致梅核气,治法:健脾疏肝,理气化痰,清利咽喉,中药处方:白术、茯苓、橘红、半夏、香附、紫苏、枳壳、牛蒡子、桔梗、山豆根、射干、甘草、生姜等,开中药14剂代煎服,日一剂,分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14剂药后,患者复诊诉诸症大减,但仍感腹胀纳差,身倦乏力,此药已中的矣,遂予上方加减开中药14剂代煎服。后续服调理1月余后诸症消,后门诊随访再未反复。
提示:咨询预约挂号,请点击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027-87878466 或点击拨打医助手机(微信同号):15607131150
请添加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微信公众号的微信号:chengshunhezhongyi ,或用微信扫描上面的公众号二维码、小程序码。
1、关注公众号后,点击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的:在线挂号,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2、扫描小程序码打开微信小程序后在首页的预约挂号版块或点击预约挂号、挂号的按钮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地址:武昌区中南路街道武珞路442号中南国际城AB座2层6号房、3层1号房-1
咨询热线:027-87878466、15607131150
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鄂ICP备2024048673号-1
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