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诚顺和中医馆 时间:2022-09-17 阅读: 次
骨伤科损伤一候,总为耗损其筋,络伤及脉之疾。古代中医学家大多专注于脉络之损伤,认为损伤多属血瘀气阻之证。如《诸病源候论》曰:“若因坠落损伤,即血行失度,随伤损之处停积。”血瘀气阻之论,对创损之疾的治疗影响深远。血水相关,互为影响。水、津液、血在生理上密切相关。饮食水谷,经运化受纳,变生津液,上输心肺,赤化为血。如《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津液和调,变化而赤是为血”。
中医认为水为原始物质,津、血由水充养而生。血、水二者病理上互扰,其基本变化为,形伤于外,经伤于内,瘀血内阻,经络不通,一则营滞于内,卫行于外,营卫不和,津溢脉外,停津为水。二则气滞不行,扰及气化,水运失调,停滞局部。病理之水又加重经络壅滞,血瘀更重,愈演愈烈。正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
唐容川则更明确表示血水为病,互为影响,如《血证论》曰:“血瘀不离水,水病不离血”。血水者,临床上互相体现。中医学血水相关理论与当今临床相互印证。损伤患者,由于小血管破裂、炎症、回流障碍等血管通透性增高。由于局部能量代谢障碍组织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导致血液积聚于内,肿胀凸显于外。而水肿过甚,组织间压力增高,加剧压迫血管,又反过来加重局部循环障碍。
故损伤者,非独瘀血阻内,血水互病乃其本质。活血利水是为正法。瘀血阻于内,水肿形于外。今单论于瘀血,则水湿不利,最为壅滞,寸步难行。唯求以利水,药不入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必以活血配合利水,则水行而血宁。以利水配合活血,则血行而水宁也。由此可见两者不可替代,病理上血水互扰,治疗上必当血水并治。活血利水法对比活血化瘀法而言,更为客观、全面、深入。正如唐容川所言“凡调血,必先治水”“治水即以治血,治血即以治水。”
提示:咨询预约挂号,请点击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027-87878466 或点击拨打医助手机(微信同号):15607131150
请添加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微信公众号的微信号:chengshunhezhongyi ,或用微信扫描上面的公众号二维码、小程序码。
1、关注公众号后,点击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的:在线挂号,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2、扫描小程序码打开微信小程序后在首页的预约挂号版块或点击预约挂号、挂号的按钮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地址:武昌区中南路街道武珞路442号中南国际城AB座2层6号房、3层1号房-1
咨询热线:027-87878466、15607131150
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鄂ICP备2024048673号-1
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