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诚顺和中医馆 时间:2022-09-22 阅读: 次
中医对肺热论的认识及中医典籍的理论渊源分析。中医认为肺热是指具有阳性发病特点的肺部病理改变。“肺热论”的内涵包括:在肺系疾病的急性期,以热性病证多见。热可与风邪相兼形成风热犯肺,也可以兼夹寒邪,出现一系列寒热错杂的表现。热邪可煎熬津液,生成痰液,使痰热郁于肺脏。或“伏火郁蒸血液,血被煎熬而成瘀”。或热邪灼伤血络,形成各种出血症状。肺喜润勿燥,邪热易伤津液,故润燥滋阴需贯穿始终。根据“肺热”轻重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归纳为温、热、火、炎、毒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典籍对于“肺热论”的理论渊源分析
1、《内经》热病理论
从《内经》十数篇热病的篇章来看,热性疾病名称包括热病、伤寒、温病(病温)、病暑等,各篇所论之病虽各有特点,但其外感外热则一。热病之名显然是取自疾病有明显的热象,热病实可包罗不同名称的多种发热疾病,堪为外感发热疾病的总称。《内经》中论述的热病都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和病程短的特点,这与内伤导致的发热之证是不同的。
2、《伤寒论》热病理论
《伤寒论》中肺热可见咳嗽,甚至气喘、胸闷、汗出、烦躁等症。如小柴胡汤证之“发潮热”。栀子豉汤证之“心中懊忄农”等。肺的基本功能是主宣发与肃降,此为肺要完成所有功能的基础。而肺脏娇嫩,五行属金,火克金,所以肺最容易被热所扰,从而影响肺的基本功能,出现咳嗽、气喘、咳痰黄稠等症状。《伤寒论》还谈到了另外一种肺热证候,即热与水饮两种因素互结形成的大结胸证。何以言此证为肺中饮热互结?大陷胸丸由大黄、甘遂、芒硝、杏仁、葶苈子、白蜜共六味药物组成,由大陷胸汤加杏仁、葶苈子、白蜜组成。杏仁、葶苈子皆入肺经,可利肺中水饮、开宣肺气。据此判断,饮热互结于肺是大陷胸丸的病机,与治疗寒饮内停之小青龙汤证可对比分析。
提示:咨询预约挂号,请点击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027-87878466 或点击拨打医助手机(微信同号):15607131150
请添加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微信公众号的微信号:chengshunhezhongyi ,或用微信扫描上面的公众号二维码、小程序码。
1、关注公众号后,点击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的:在线挂号,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2、扫描小程序码打开微信小程序后在首页的预约挂号版块或点击预约挂号、挂号的按钮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地址:武昌区中南路街道武珞路442号中南国际城AB座2层6号房、3层1号房-1
咨询热线:027-87878466、15607131150
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鄂ICP备2024048673号-1
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