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诚顺和中医馆 时间:2022-09-28 阅读: 次
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和多并发症等特点,抑郁等心理障碍是脑梗死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患者受到躯体和心理双重压力打击相关。据统计,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0%~50%。抑郁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增加心理负担,扩大躯体症状,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和预后。中医体质学说强调体质是疾病的内在基础,体质的差异不仅决定着个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还影响证的形成,制约证的转归。因此,研究脑梗死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对“辨病-辨质-辨证”防治抑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中医学认为此病为本虚标实之病,虚以气虚、阴虚为本,实以风、火、痰、瘀为标,虚实夹杂,相互影响,导致中风的发生。
抑郁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与肝气郁滞、脾失健运、心神失常等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有关。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是人体在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个体生命过程中出现的某种特定状态,贯穿疾病的整个过程,决定个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是影响疾病预后、转归的重要因素。
其中气郁质和气虚质是脑梗死后抑郁的重要致病体质。气郁质患者平素肝气郁结,性格忧郁脆弱,敏感多疑,性格内向,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情志不畅,精神刺激适应能力差。气虚质患者正气亏虚,五脏六腑功能衰退,心神失主,进而影响精神心理活动,导致情绪稳定性差,对外界刺激适应能力差。因此,气郁质和气虚质患者在中风状态下更容易发生脏腑功能衰竭,肝气郁结,心脾两虚,导致抑郁的发生。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是可调的,这为基于体质进行辨证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提示应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体质辨识,对气郁质和气虚质患者采取中药汤剂、药膳食疗、耳穴压豆、针灸等方法积极调节体质,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从而减少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综上所述,脑梗死后抑郁与中医体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气积而郁、气虚而郁是重要的病理基础,故可以基于体质防治脑梗死后抑郁。
提示:咨询预约挂号,请点击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027-87878466 或点击拨打医助手机(微信同号):15607131150
请添加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微信公众号的微信号:chengshunhezhongyi ,或用微信扫描上面的公众号二维码、小程序码。
1、关注公众号后,点击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的:在线挂号,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2、扫描小程序码打开微信小程序后在首页的预约挂号版块或点击预约挂号、挂号的按钮进入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
地址:武昌区中南路街道武珞路442号中南国际城AB座2层6号房、3层1号房-1
咨询热线:027-87878466、15607131150
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鄂ICP备2024048673号-1
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